洗头能洗出阴影,你敢信?武汉椰岛美发的这出戏码,比许多悬疑片还离谱。王丽,堂堂店铺老会员,只想在繁忙生活中懒得动弹地享受一个小时的放松,结果被一只"熟练"的手从美梦里捞醒,差点以为进的是"密室逃脱"场馆。她翻身而起,被猥亵的余涩还在胸口蔓延,对方却一本正经地眨着眼——"我在给你按摩呢。"真的是按摩吗?警察检查证实,王丽的衣服上竟然留有对方DNA,真相瞬间成型,信任感却直接被碾碎成末。
王丽报警,店方套路更让人牙疼。你以为第一时间是一通痛心疾首的道歉、反思?错了!店员齐刷刷地变脸:"你就是想要钱吧?我们赔你1000元打发打发行不行?"兵荒马乱中,椰岛的店长淡定出场,开启"撒手甩锅"大法:"这个人早就被我们开除了,是自己偷偷跑回来的。我们店嘛,其实24小时开放,谁爱来来,谁爱干干,也不归我管。"
这样的逻辑,连最狗血的剧本都写不出来。被"开除"的人随便能穿工服、拿工具,优哉游哉给顾客洗头。请问,椰岛到底是美发连锁还是地下招待所?店长不在的日子,谁负责门禁、考勤、顾客体验这些最基本的环节?难道说只要不在场,事情出了也就与己无关?员工被"自动开除"后的保安措施在哪里?工牌、系统权限、工作群,这些企业基本操作压根没人提及。最难懂的是——同事们眼睁睁看着他回来干活,没有一个人觉得不对劲?
身为局外人,我们其实很容易代入王丽的无力感:她花了大价钱做年卡,图的是省心省事、服务有保障。可她没想到,办卡成了"贴身试错"券。一朝遇到"手脚不干净"的员工,维权却先得过"搞钱"的质疑、"网暴"的指控,最后连一声道歉都成了赌气似的封口费。这种颠倒黑白的企业态度,比那只突然袭击的手更让人心寒。
你敢想象,椰岛堂堂一个自称"有300家直营店、150万会员"的大型连锁,竟只有68人参保?是玩分身术,还是变脸术?就算按最低配置,每店2人都得600人以上,连员工社保都盖不住的连锁根基,难怪漏洞百出。更别说员工管理,已是连最起码的人身安全都守不住的松散。
这场荒诞剧,还有许多值得追问的黑洞:那天椰岛监控突然就"坏了",关键部位没拍到;事后员工真如店所称"偷偷溜进来",那出入怎么没人管,流程怎么就能形同虚设?而其他同事,是真的无感,还是怕事,还是早已习惯了"出事都装聋作哑"的企业文化?
到底是行业管理太松,还是椰岛自己"擅长装死"?我想起:"信任,就像手上的香皂,攥得太紧,被管理无视了就全滑没。"连锁企业要的,是千店一面的流程和标准,不是"店长在家是公司,店长出门变丐帮"。如果把员工出入、客户安全当儿戏,早晚都会遭遇"意外"。椰岛这回是王丽,下回可能是你、是我,抑或是我们的亲友——届时,谁能安心闭眼享受一次简单的洗头护理?
你或许会问:员工"被开除后私自上班",公司就一点责任没有?对不起,门是你的、牌照是你的、管理系统是你的,一切出事都赖给员工,你做企业还有什么意义?况且,顾客闭着眼交付信任,不是交给某一个理发师,而是给了整个品牌。品牌一旦丧失了安全底线,就是事实上宣布"我们不负责"。
而"老会员"的遭遇,更像一面镜子,照出那些以会员制为幌子、管理漏洞一身的所谓"连锁",其实靠糊弄和甩锅苟延残喘。顾客想要的,从来不是你口头上的"顾客至上",更不是你寒酸的一千块钱,而是你每一道流程都能给她最基本的安全感。你能给吗?
整个事件里,最刺耳的不是员工手脚不干净,而是品牌冷嘲热讽、百般甩锅的硬气。我们不难预见,椰岛之后,行业内还会有下一个、下下个"椰岛",如果规则和责任意识不植根人心,再多的监控、再严的手册,也只是遮羞布。有人说,服务行业"最终拼的是口碑和信任"。可笑的是,有些品牌偏偏以为"遮遮掩掩就能混过去"——结果,只会让消费者用脚做出最真实的选择。
你会换到别家洗头吗?你会给自己的信任再多一次机会吗?还是说,在骗局和甩锅中间,宁愿学会保护自己,哪怕因此失去了那点为生活增味的小享受?
这事没有标准答案。只愿生活里少点椰岛,多点安全,多点像样的道歉和负责。要真做不到,就别一边收钱一边糊弄人,把连锁做成了"连祸"。管理漏洞比流氓更闹心,推卸责任的品牌,比垃圾更可耻。
易云达配资-在线炒股配资公司-温州配资公司-配资世界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