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次美欧贸易协议来得着实不易。原本特朗普威胁要对欧盟征收50%的关税,现在降到了15%。算是退让了吗?我可不这么认为。
欧盟答应投资美国6000亿美元,还要买价值7500亿的美国能源。这笔账算下来,欧洲人才是真正吞下苦果的一方。
但冯德莱恩看起来挺满意。毕竟,从50%降到15%,至少让欧洲工业界没那么绝望。
欧盟内部却已经开始炸锅了。
芬兰外贸部长维勒·塔维奥就直言不讳:"这个协议从长远看可能不可持续。"德国工业联合会更是火力全开,称这是"不充分的折中方案"。
想想看,德国机械制造业本就压力山大,现在又多了15%的关税包袱。
更有意思的是会谈现场。
当特朗普谈到与日本、欧盟的协议时,他信心满满。但一提到中国,语气立刻变得微妙起来。
"我们已经跟中国达成了一些协议,但接下来就得看一切如何进一步发展了。"这话听着怎么有点心虚?
真敢说!
与此同时,美国高级商务代表团即将踏上访华之路。时机掐得真准——就在中美第三轮经贸会谈前夕。
这是在向北京释放什么信号?美国商界显然等不及了。毕竟谁都知道,没有中国市场,全球贸易拼图就永远缺了最关键的一块。
但特朗普现在骑虎难下。
美国第一季度GDP数据相当难看——环比萎缩0.5%。消费者支出和出口数据双双下滑,净进口更是拖累GDP近4.7个百分点。
这可不是什么"正常的过渡期"能解释得通的。
支持率也跟着跳水。盖洛普最新数据显示,特朗普支持率已跌至37%,创下半年新低。无党派选民的支持更是从年初的46%崩到了29%。
这样的数字,对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可不是好兆头。
所以我们看到一个有趣的悖论:美国商界想与中国和解,但特朗普却不能明着让步。
高筑的关税墙已经让美国人付出了代价,现在承认失败?支持者会接受吗?
别忘了美国还背着30多万亿的债务。卢特尼克曾豪言通过关税每年赚7000亿美元。
但这个美梦能否成真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态度。
如果中国不签,日本和欧盟会不会反悔?这个连锁反应,足以让华盛顿头疼不已。
就在本周,中美第三轮经贸会谈将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。何立峰与贝森特将面对面坐下来,讨论关税、出口管制等议题。
这场谈判将牵动全球神经。
但别指望特朗普会公开宣布任何"妥协"或"退让"。他不会这么做。
不过台面下的故事可能完全不同。即使在芯片这样的敏感领域,华盛顿很可能也已经准备好了松口的底线。
毕竟,经济的逻辑往往比政治口号更有说服力。
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:仅15%的关税就会导致德国GDP一年内下降0.15%,约65亿欧元的损失。
想象一下全球范围内的连锁反应。
美欧达成的这份协议,真的能持久吗?我看未必。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朗格已经抛出了尖锐批评,称其"严重失衡并损害欧洲利益"。
而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态度,将是决定特朗普关税政策成败的关键变量。
美国商会会长何迈可早就表态:"税率越低越好",呼吁中美通过对话降低关税、开放贸易。
这声音代表了美国商界的普遍心声。
当然,对北京来说,这是一场考验战略耐心的博弈。既不能屈服于压力,也不能错失重塑经贸关系的机会窗口。
欧盟方面,虽然暂时按下了价值930亿欧元的报复性关税计划,但这把利剑仍悬在半空。
全球贸易正处于十字路口。我们都在等待中国的下一步棋。
毕竟,没有中国的参与,任何全球贸易新秩序都只是纸上谈兵。特朗普心知肚明,这才是他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。
易云达配资-在线炒股配资公司-温州配资公司-配资世界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